教学心得: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如何写心得体会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学心得: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心得: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1
一、奥尔夫教学法(Orff一Schulwerk)
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思路中,教师们已懂得让学生参与,但如何参与,如何使学生在课堂上成为主体,特别是如何解放学生的思想,放飞学生创造性的想象力,却一直难以找到比较有效的切入点。奥尔夫教学法给我们提供了一种选择。
卡尔.奥尔夫(1895—1982),是当代世界著名的德国音乐教育家,他创造的奥尔夫教学法是当今世界公认的著名艺术教育体系之一。特别进入21世纪后,其强调回归人本、综合性和创造性等教育理念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八十年代初奥尔夫教学法介绍到我国后,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欢迎。
奥尔夫教学法的理念是开发学生原本性的教育,它的目的是激发每一个参与者的生命活力。在奥尔夫教学法活动中,每一个学生和教师一起参与,以节奏为基础,结合身体律动,唱、奏、动、听综合教学活动,将动作、舞蹈和语言联系在一起。尽量使学生能够即兴地、创造性地自行设计他们的音乐和动作,唤起学生对学习和音乐的兴趣,激发对生活的情感,培养学生们与人合作、与人交往以及群体意识,将音乐、律动与其他学科教学活动相结合。奥尔夫教学法倡导参与,鼓励想象,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培养学生的感知反应能力、领悟能力、身体各部与心脑的协调能力、记忆力、创造力、交流沟通能力等等。
奥尔夫教学法对当前教育技术在学校教学中的应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过去,许多人认为教育技术的重点是计算机和网络技能,学校应该对学生实施相应的训练。然而,随着人们对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深入认识,体会到教育技术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文化和思想,是为学生和教师创造一个新时代的生命环境。奥尔夫教学法不仅告诉我们如何把技术、文化、音乐、生命结合在一起,而且还提供了一种十分简便易行的方法。我们在教师和师范生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教学活动中运用奥尔夫教学法,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教育信息化的生命环境观,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和想象力。正如英国哲学家、数学家和教育理论家怀特海(1861-1947)指出的,优秀的课堂教学应该是:
"教育,应该使儿童从一开始就体验到发现的欢乐。"
"最好的教育,是通过最简单的装备来获得最优化的信息。"
"教育的环境,必须在本质上是一种有助于启动和启发思维的酵母。"
"学习是一件无缝的外衣,是不能随意裁剪成碎片的。"
"在教学中,如果你忘记了学生是有身体的话,你一定会后悔莫及。"
二、奥尔夫教学法课例(资料来源:李妲娜《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上海教育出版社,20xx年版)
1、小组命名节奏朗诵
(1)教学目的:
○语言是人类原本的、自然的基本交流能力要素,也是人类创造性思维的工具。把语言、动作、节奏、音乐结合起来是奥尔夫教学法的一个创造。当学生们第一次用自己创意的小组名称进行节奏朗诵训练时,会感到惊喜,产生莫大的兴趣,并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发自内心原本的生命节律共鸣。
○通过反复有节奏的朗诵训练,学生们对自己和他人的学习小组名称熟悉,并对全班的各个小组产生感情,从而为后面的学习准备了亲切友好的协作气氛,为整个课程的教学奠定了人文和生命情感的基础。
(2)教学建议:
○每个小组商量,头脑风暴,为自己的学习小组命名,要能够说出命名的创意,可以是小组伙伴的特色、爱好、自己的家乡、热爱的事物、理想、当地的文化特色、地名、科幻等。
○要求小组名是两个字、三个字、或四个字组成的词。
○先组织两个字的小组,按两拍子朗诵。例如:┃北京┃。要求大声朗诵,教师和小组全体同学一起用手拍拍子,循环3-5次。
○进一步组织三个字的小组,仍按两拍子朗诵,但前两个字为一拍。例如:
┃井冈山┃。
○然后组织四个字的小组,还按两拍子朗诵,每两个字为一拍。例如:
┃东方明珠┃。
○当各组基本熟悉朗诵后,可以让全班分成两个声部朗诵,先让一个组朗诵,再指挥第二个小组进入,成为二声部齐诵;反复数遍。基本整齐后,交换声部。
○再加入四个字的小组,成为三声部。也可以待大家熟悉后,交换声部。
○当同学们基本熟悉朗诵后,可以适当变换音量,变换速度,插入打击乐声等。使同学们感到丰富多彩,兴趣盎然,充满生命激情。
2、照镜子
(1)教学目的:
让同学们在音乐律动中体验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领导和被领导的角色,感受协作与关怀的气氛,初步体会即兴设计动作的感觉,为进一步的律动活动准备即兴反应的能力。
(2)教学建议:
○A、B两人一组,A扮演照镜子的人,B扮演镜中的影子,A对着B作各种动作,想象模拟生活中的各种姿势;B要紧跟模仿A的动作,然后彼此交换角色。整个活动过程与配音协调动作。
○A扮演“领导者”的角色,不仅要有创意,更重要的是为对方考虑,动作不能太快,否则对方会跟不上,动作表演要清晰准确,使对方能够明白。B扮演“被领导者”的角色,要高度注意“领导者”的动作,并且紧紧忠实地模仿,意味着要培养自己对群体和领导的.适应和协作能力,以及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感。
○教师可以先为全班作示范,然后请两位学生上台表演。最后让全班同学两两练习。全班在音乐声中进入活动的高潮。
3、圆
(1)教学目的:
○认识艺术的一个表现形式“圆”,探讨艺术各门类表现方式的特征,并进一步认识不同文化应用的特征。
○创造性能力培养:探索发现、即兴、迁移、创编,为把奥尔夫教学法与学科教学结合做准备。
(2)教学过程:
——教师黑板画一个大圆圈,问这是什么?还可表示什么?
问:生活中那些东西是圆的?——请学生画出各种“圆”(平面、,立体、球形、椭圆等),讨论画“圆”的要领。
——出示几幅以“圆”为主题或主要表现形式的不同风格和内容的作品,并讨论。
——站成圆圈,问:用身体的动作可以做“圆”吗?(如头、手、臂、腿、脚、腰等部位)探索与模仿。
——加上移动位置(如转圆圈、旋转)和动作组合探索更多地“圆”的形式。
——讨论:从绘画和动作的“圆”探讨其表现的意味和特点。相同与不同。
——引导到用声音表现“圆”的特点(如圆滑、循环不断),用嗓音或其他声响表现与模仿。听几段音乐(如“小狗圆舞曲”肖邦曲、“金鸡”李姆斯基——科萨柯夫曲等片段),请学生边听边用手在空中或用笔画出旋律线走向,探索其中与“圆”相关的音乐特点。
——看几段戏曲和舞蹈录像,找出其中“圆”的表现形式(如中国的跑圆场、手、头、眼动作中的圆,外国的旋转等),并带领学生做几组动作来体验。
——联系“圆”在中国文化中的表现,如太极拳、阴阳八卦符号、语言声腔,以及文化观念、风俗人情,探讨中国各种艺术在表现形式、风格、文化内涵上的关系,并比较与其他民族文化的不同特点。
——“圆”在艺术中的象征意义:表现那类的情感?
——分小组活动,用绘画、舞蹈及音乐来创作一个小品,要求以“圆”为主要表现形式来表现其他学科教学活动中的某种情景。
本活动将艺术表现的要素、形式、风格、情感融为一体,一步步引导学生升华到文化和科学的视角。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根据自己的专长将其中的某些环节缩减或扩张,触类旁通。整个教学中,教师是个引导者,主要是设置环境,让学生去探索。对不同年龄段学生,主要侧重体验(操作)。
教学心得: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2
数学是发展人的思维,提高人的智力的有效手段,是培养与提高人的文化素质和科学素质的重要组成局部。如何在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中"唤起同学的主体意识,注意开发人的智力潜能,发展同学的主体精神,促进同学生动活泼地生长"是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即: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把同学当作学习的主人,充沛发挥启发、点拨、设疑、解惑的主导作用,激发同学的主体作用,让同学"自主、合作、探究、实践"地学习,使同学的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在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主动的提高。下面介绍一种新课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教学法--"点拨-探究"教学法。
一、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点拨-探究"教学法最早由美国教育家、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创建者约翰.杜威提出,杜威认为,思维的作用就是"将经验到的模糊、疑难、矛盾和某种纷乱的情境,转化为清晰、连贯、确定和和谐的情境",科学教育不只仅是让同学记忆百科全书的知识,同时是一种过程和方法,他主张教学应当遵循以下五个步骤:一是疑难的情境。二是确定疑难的所在,并从疑难中提出问题。三是通过观察和其他心智活动以和收集事实资料,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四是推断哪一种假设能够解决问题。五是通过实验,验证或修改假设。
二、教学法的主要步骤:
根据杜威提出的"思维五步",我认为"点拨-探究"教学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一是教师给同学创设一个直接的经验的情境(与社会生活相联系的情境),让同学在特定的情境中提出科学的问题,如通过观察、实验和研究图片等,引导同学提出问题。二是让同学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针对解决问题提出各种假设。三是根据假设加以整理和排列,使探究过程井然不紊,并利用多种途径和形式收集有价值的证据。四是对所收集的证据进行筛选、归类、统计、分析和综合处置,运用已有知识证明自身的假设,对问题做出科学的解释。五是检查和考虑探究计划的严密性,证据的周密性,解释的科学性,以对结论的可靠性作出评价。假如结论与假设不吻合,则需重新确定探究方向。六是个人解释自身探究计划以和在探究过程中形成的见解,并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对不同的意见进行讨论,充沛交流探究结果,最后形成结论。教师在以上六个步骤中主要是充任"点拨"这一角色,就是适时对同学进行启发、指点、引导,让同学根据自身以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用自身的思维方式去探究、去发现、去发明,使同学学会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新知识进行加工、理解、重组,达到主动建构并形成新知识的目的。这"六个步骤"与新课程所倡议的"为题情境--建立模型--理解、应用与拓展"是相一致的,完全符合新课程数学教学理念。在"点拨-探究"教学过程中,每一个步骤可以是多种形式的活动,具体情况不同,所采用的形式也应不同,而且,探究教学的步骤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有些教学活动包括上述的六个步骤,有些教学活动涉和的步骤会更多,比方在交流了探究结果之后发现了新的证据,这时就需要补充或重新进行解释,也有的教学活动只含有上述六个步骤中的某些步骤,这称为"局部探究"。在探究教学的过程中,要求教师应根据活动的难易程度和同学知识和能力水平,进行程度不同的指导。例如,对问题的来源,可以由同学自身提出,也可以由教师通过特殊情境诱导同学提出,甚至可以是教师或教材提出的;对数据的收集,可以让同学通过实验、观察、调查亲自收集,也可以老师给出数据让同学分析和作出解释,甚至可以将数据和数据的分析方法都告诉同学。在实践中,"指导型探究"和"局部探究"适合于同学学习概念原理,"开放型探究"则用于培养同学的探究能力,具体采用什么类型的探究,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三、教学法的主要作用:
(一)调动了同学的学习积极性。探究教学注重从同学的已有经验动身,同学的学习不是从空白开始,而是从自身的亲身经历中获知。教学从同学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动身,同学已有的经验会影响现在的学习,这样就激发了同学学习的内在动机,同学的学习体现出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课堂教学出现了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局面,课堂面貌焕然一新。
(二)培养了同学的科学探究能力。探究教学每一课都要求同学先进行观察、实验或调查等,在了解和研究的基础上归纳出规律,同学从多角度深入地理解知识,容易建立起知识间的联系,真正地激发知识,达到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同学通过各式各样的探究活动自身得出结论,参与并体验了知识的获得过程,建构起新的对自然的认识,同时培养了科学探究的能力。
(三)锻炼了同学的推理和思维判断能力。探究教学重视证据在探究中的作用,同学通过证据的收集、从证据中提炼解释、将解释与已有的知识相联系等过程,使他们懂得如何考虑问题、如何分析问题以和如何通过探究发展并获得新知。
(四)增强了同学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在探究教学中,经常需要分组制订计划、分组实验和调查,需要讨论、争论和意见综合等合作,这样就不时地增强同学的合作意识。同时由于同学已有经验、文化知识面不同,对事物的理解会不相同,使他们看到了问题的不同侧面,通过对自身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或批判,从而建构起新的和更深层次的理解。
(五)提高了同学的学习效率和促进学习目标的完成。探究教学要求同学要利用每天的笔记、撰写的报告、绘制的图表、制作的模型等来完成学习,同时同学面对面的交流,要针对某个问题作出解释,要不时地对自身的探究学习进行评价,这样同学就必需不时地提高学习效率和认真完成学习目标。
四、教学法的应注意的问题:
实践证明,"点拨-探究"教学法的作用是明显的,但从实验中也发现,实施"点拨-探究"教学法还应注意处置好以下一些问题:
(一)必需重视教师的业务培训工作。要搞好探究教学,教师首先要深入探究教学的实质,掌握一些教学战略和技巧,如怎样提问、怎样设置两难问题情境、怎样收集信息以和解决问题的归纳法、推理法等方法。
(二)探究教学的布置应有一定的梯度。在具体活动的布置上,应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逐步加大探究力度,活动的数量也应考虑由少到多,使教师和同学都有一个逐步适应过程,切忌搞"一刀切"。
(三)探究活动的设计应从实际动身。在设计探究教学活动时,要充沛考虑同学已有经验和能力水平,在初始阶段,应注重启发性的实验,将用于验证结论的演示实验,改造成先做实验,再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既要注重现有的教学条件,又要利于教师顺利开展教学。
(四)要多种教学方法并存运用。在强调探究教学的同时,仍要坚持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助于全面完成教学计划。探究教学需要花费较多时间,假如所有的内容都用探究的教学方法,不只教学时间不允许,也不一定符合教育的经济性原则
(五)要制定出相应的评价方案。在教学过程中,对同学的评价要坚持一切从同学实际动身为原则,解放同学,尊重同学,相信同学;要体现以人为本,促进每一位同学发展为评价理念,对同学的评价不只要关注同学的学业成果,而且要更加注重发现和发展同学的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同学发展中的需求,协助同学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要转变从单纯通过书面检验,考试检查同学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为运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同学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等方面的变化与发展。
综上所述,本"教学法"综合新课程规范的要求,符合同学的认知规律,重视同学获取知识的过程,通过实践,充沛显示了"教学法"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同学不只是教学过程的参与者,而且也是教学活动的发明者,培养了同学获取知识的能力,促进新课程数学科教学质量不时提高。